软件开发成本度量规范(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

软件开发 2892
今天给各位分享软件开发成本度量规范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 1、软件开发成本有哪些?

今天给各位分享软件开发成本度量规范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软件开发成本有哪些?

所谓售前成本,就是在合同签订前,乙方为这个项目做商务、做演示、做售前调研等付出的成本(人工费、办公费、差旅费等)。倒霉的是,并不是每个售前项目都可以签单,更倒霉的是,一般情况下丢单的比签单的多,这些丢单的售前项目,成本往哪里去呢,自然需要由签下的项目弥补。

直接人工成本。

每个开发团队包括很多岗位,如项目实施经理、需求分析师、系统架构师、程序员、测试工程师、美工、客服等,这些岗位的人,都是需要吃饭的,都需要发工资、交五险一金。一个项目要做好,离不开这些岗位通力合作。即使只看直接人工成本,也远远不止程序员的工资社保。

开发工具及设备成本。

团队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各种开发工具,有些工具是开源免费的,但也有很多工具是要收费的。当然,一般来说,每个团队都有很多开发项目,这个成本分摊到每个项目并不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有的时候,有些特殊的设备是为这个项目专门采购的,那么这个成本就不能忽视了。

间接人工成本。

软件开发的成本如何核算!

软件开发的成本如何核算

如今,不少企业都想拥有属于自己企业或产品的手机APP,但其中最困扰企业主的问题就是:开发一款手机APP到底需要多少钱?

简单点来说,要视手机APP的需求及质量而言,价位一般在几千到十几万左右,更高端的价格更高。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问题,请继续往下看吧。 

一、APP开发款式分为固定款和定制款,两者的价格均不相同

固定款:是指直接套用已有的、现成的APP固定模板,报价是固定的,所需要的功能也是固定的,缺点就是客户拿不到源代码,也不能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定制,由于源代码是封装的,如果企业以后想进行功能升级或系统维护的话,也不能够实现,只能重新开发一个新的软件。

固定款的APP开发时间短,约2~3日的时间即可完成,费用大约在几千到几万之间。

定制款:定制款是指APP的功能全部重新开发,过程比较繁琐,需要美工、策划、APP开发(前台/客户端/手机端)、后台程序员等工种协同完成,大型的、功能复杂的APP甚至需要数十人的团队。

由于APP的功能和设计都是定制的,因此价格会高些。定制款的开发时间与开发价格是成正比的,开发时间长,大约在两三个月甚至不定的周期里才能完成,而费用大概在几万甚至十几万左右。

因此,想要知道开发一款手机APP需要花费多少钱,企业主首先必须把APP的详细需求和功能告知APP开发公司,开发公司才能报出一个合理的价格。

二、手机APP平台不同,制作成本也不一样

现在市面上流行的手机APP制作平台主要有两种一般包括两种系统:安卓系统(Android)和苹果系统(IOS)。

一般来说,制作苹果系统的手机APP软件费用要比安卓平台的贵一些,因为苹果公司对苹果平台的封闭性和手机APP开发语言Objective-C的难度,都让APP开发者加大了苹果系统手机APP开发的难度。

三、APP制作成本包含参与人员的工资

通常情况下,开发一款APP需要产品经理、客户端工程师、后端工程师和UI设计师各一名,这已经是制作手机APP应用软件比较精简的配置了,所以这些参与人员的工资也是包含在APP制作成本当中的。这些工作人员的月薪加起来可能都会超过4、5万元。

四、APP开发公司的所在地

需要注意的是,同样实力的APP开发公司,在不同的城市也会导致APP的成本费用高一些,如在北京、深圳和上海等地的开发公司开发成本费用就会比较高,因为当地开发人员的薪资和其他支出相对更高。

如何确定软件的开发成本价格?

软件开发成本估算过程可进一步细分为软件规模估算、工作量估算、成本估算和确定软件开发成本等四个过程。

其中成本估算需要对直接人力成本、间接人力成本、间接非人力成本及直接非人力成本分别进行估算。

国家标准《GB/T 36964-2018 软件工程 软件开发成本度量规范》中建议的软件开发成本估算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

国家准中的四个估算过程,层层递进,逐步细化,最终达到科学、一致的成本估算。

一、软件规模估算

通常情况下,规模估算是软件成本估算过程的起点。

估算规模是后续计算软件项目的工作量、成本和进度的主要输入,是项目范围管理的关键,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首先进行规模估算。

在规模估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情况:

1.在规模估算开始前,应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类似文档明确项目需求及系统边界。项目需求除包含最基本的业务需求外,还应进行初步的子系统/模块划分,并对每一子系统或模块的基本用户需求进行说明,以保证可以根据项目需求进行规模预估。

2.依据项目特点和需求详细程度不同,通常估算人员在选择估算方法时应采用纳入国际标准的功能点方法进行功能规模估算,在适用IFPUG或NESMA方法时,可以根据需求的粒度和管理需要,选择预估功能点方法、估算功能点方法或者详细功能点方法。

3.若当前的项目需求极其模糊或不确定,可不进行规模估算,而直接采用类比法或类推法估算工作量和成本。

二、工作量估算

在完成规模估算后,应当开展工作量估算工作,若当前项目未开展规模估算,也可直接启动工作量估算工作。

工作量估算时,可采用方程法、类比法、类推法、功能点法:

方程法:即基于基准数据建立参数模型,通过输入各项参数,确定估算值。

类比法:即将待估算项目的部分属性与类似的一组基准数据进行比对,进而确定估算值。

类推法:即将待估算项目的部分属性与高度类似的一个或几个已完成项目的数据进行比对,并进行适当调整后确定估算值。

功能点法:从用户视角出发,通过量化系统功能来度量软件的规模,这种度量主要基于系统的逻辑设计。功能点规模度量方法在国际上的应用已经比较广泛,并且已经取代代码行成为最主流的软件规模度量方法。

在开展工作量估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情况:

1.当需求极其模糊或不确定时,如果此时具有高度类似的历史项目,则可直接采用类推法,充分利用历史项目数据来粗略估算工作量。

2.当需求极其模糊或不确定时,如果此时具有与本项目部分属性类似的一组基准数据,则可直接采用类比法,充分利用基准数据来粗略估算工作量。

3.对于规模估算已经开展的项目,可采用方程法,通过输入各项参数,确定待估算项目的工作量。若客户或高层对项目的工期有明确的要求时,在采用方程法估算工作量时,工期要求有可能是方程的参数之一。

4.为追求估算的准确性,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两种估算方法,对估算结果进行交叉验证,若估算结果差别不大,可直接使用两种估算结果的平均值或以某种估算结果为准,若差别较大,需进行差异分析。

5.工作量的估算结果宜为一个范围而不是单一的值。

三、成本估算

在获得了工作量估算结果后,可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成本估算。

在成本估算过程中,应需要注意的情况:

1.类比法和类推法,同样适用于需求极其模糊或不确定时的成本估算;

2.间接成本是否与工作量估算结果相关取决于间接成本分摊计算方式。在绝大多数组织,项目周期越长,项目组成员越多,其分摊的间接成本就越高,此时项目的间接成本与工作量估算结果直接相关;

3.直接非人力成本通常与工作量估算结果无关,宜单独分项测算;

4. 成本估算结果,也通常为一个范围,而不是单一的值。

四、确定软件开发成本

在《软件工程 软件开发成本度量规范》中,将软件开发成本分为四类,主要是为便于对成本构成(即哪些成本属于开发成本,哪些不属于开发成本)进行清晰界定。

而在实际确定软件开发成本时,通常并不是分别测定四类成本,加和后获得总成本,而是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确定总成本:

1.根据人力成本费率及工作量估算直接人力成本和间接成本之和,再加上直接非人力成本,获得总成本;

2.根据规模综合单价和软件规模,测算出直接人力成本和间接成本之和,再加上直接非人力成本,获得总成本。

在进行软件的规模、工作量、成本估算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在规模估算时,应根据项目特点和需求的详细程度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2.充分利用基准数据,采用方程法、类比法或类推法,对工作量和成本进行估算;

3.工作量和成本的估算结果宜为一个范围值;

4.在进行成本估算时,如有明确的工期要求,应充分考虑工期对项目成本的影响,可以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以及工期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对成本的估算结果进行调整;

5.成本估算过程中宜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估算并进行交叉验证。如果不同方法的估算结果产生较大差异,可采用专家评审方法确定估算结果,也可使用较简单的加权平均方法;

6.在软件项目的不同场景下(如预算、招投标、项目计划和变更管理等)采用国家标准时,相关要求见国家标准中附录A。

除了上述主要原则外,我们还需注意在使用基准数据时:

1. 对于委托方和第三方,建议使用或参考软件行业基准数据进行估算。估算模型的调整因子的增减或取值有可能随着行业基准数据的变化而变化。

2.对于开发方,在引入行业基准数据的基础上,可逐步建立组织级基准数据库,以提高估算精度。组织级基准数据定义应与行业基准数据定义保持一致,以便于与行业基准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并持续提升组织能力。

项目成本估算方法的软件度量标准

一、工信部行业标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

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方法、过程及原则,包括软件研发成本的构成、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过程、软件研发成本度量的应用。本标准适用于度量成本与功能规模密切相关的软件研发项目的成本。本标准不涉及软件定价,但相关各方可依据本标准明确研发成本,从而为软件定价提供重要依据。

标准研制背景

长期以来,如何度量和评估软件研发项目的成本一直是产业界的难题。目前我国尚无科学统一的软件研发项目成本度量标准体系以指导、规范、管理软件项目的研发成本,较大程度导致做预算时无据可依,造成极大浪费;在软件项目招评标过程中,由于无法界定软件工程项目的合理成本范围,常常出现恶意低价或超高价格竞标现象;软件开发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成本控制的科学依据,也经常出现时间滞后、费用远远超出最初估算水平的情况。

标准研制过程

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领导下,从2010年开始启动我国软件成本度量标准体系的研制工作。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系统与软件过程改进分会 (以下简称 “过程改进分会”)和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以下简称“电子四所”)围绕软件研发成本度量标准体系建设开展了基础性研究工作,梳理了标准体系。核心标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于2010年12月正式立项,计划号为2010-3194T-SJ,由过程改进分会和电子四所共同牵头起草,组织产、学、研、 用约40家单位共同参与,历时3年,为软件项目预算、立项审批、招投标、项目计划、变更管理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标准的价值

1、倡导使用统一的国际功能点方法度量软件规模,使度量结果可比对;

2、倡导使用基准数据估算软件工期和成本,使估算结果更科学;

3、倡导使用一致的估算过程和公式,使估算过程透明化、估算结果可追溯。

标准试点应用

《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从2012年开始试点应用。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东软集团等单位都参与了试点工作,分别在预算审批、项目立项、招投标、项目计划等场景进行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截至2013年年底,共有约2000人参加CCEP培训,近1500人通过考试并成为国内首批CCEP(软件成本估算专家)。采用标准规定的方法后,极大的解决了试点企业长期以来面临的问题。

标准发布

行业标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SJ/T11463-2013)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3年10月17日正式发布,并于2013年12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

最新进展

经推荐,该标准由中关村智联软件服务业质量创新联盟牵头 ,正在申请升级为国家标准,于2015年7月31日正式下达计划号:20151553-T-469

二、北京市地方标准《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规范》

规范研制背景

北京作为全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之都,产业规模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并且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水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十二五规划的逐步实施,北京市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投资也不断加大,仅全市每年属于市级财政拨款范畴的信息化项目就可达700至800个,金额总量可达三十多亿元,涉及上千家企事业单位。然而本市一直没有科学统一的标准以支撑、规范、管理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的测算,这大大制约了北京软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由于相关标准的缺失,如何测算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的合理费用一直都是北京软件产业发展中的难点,因而常常导致软件项目预算审批无依据、恶意竞标等问题的发生。

规范的价值

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归口指导,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北京软件行业协会过程改进分会联合制订的北京市首个软件成本度量地方标准《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规范》于今年11月起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市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工作拥有了科学、标准的费用评估方法,有助于规范行业市场、推动软件企业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产业增长质量。

三、联盟标准《行标应用指南(预算场景)》

编制背景

长期以来,如何度量软件研发成本一直是产业界的难题,尤其是在预算、招投标、项目计划等活动中因为缺失科学统一的软件研发成本度量标准,较大程度导致项目做预算时无据可依,进而造成预算浪费或预算不足;在软件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因为缺乏软件研发成本度量依据,恶意竞标、低价中标现象频频发生;开发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成本控制的科学依据,也经常出现时间滞后,费用远远超出最初预算的情况。科学统一的软件研发成本度量标准既是有效进行软件项目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当前软件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为此,工业与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委托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系统与软件过程改进分会牵头组织编制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标准中规定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的方法及过程,包括软件研发成本的构成、软件研发成本度量的过程、软件研发成本度量的应用。其目的是帮助软件研发涉及各方科学、一致地进行成本度量。但标准中没有包含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过程中所需要的估算模型、行业基准数据及其在不同场景进行成本估算的详细步骤和方法,因此需要制订标准的应用指南,以便相关各方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正确使用行业数据和模型,有效开展软件研发成本度量相关工作。

编制目的与范围

本指南是《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系列应用指南之一,针对预算场景。

《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中的成本度量,特指对软件研发成本的预计值进行估算或对实际值进行测量、分析的过程。而《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中,预算是指根据项目成本估算的结果确定预计项目费用的过程。因此,本指南主要描述在预算场景下如何开展成本估算工作,而不涉及编制预算的其他方面。

在《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及本指南中,软件研发过程包括从项目立项开始到项目完成验收之间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集成、测试、验收交付活动及相关的项目管理、支持活动。因此,本指南中软件研发成本仅包括软件研发过程中的所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但不包括数据迁移、软件维护等成本。本指南中所涉及工作量、工期也仅为软件研发过程所用工作量、工期。

本指南编制的主要目的是指导预算活动相关各方,基于《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有效开展成本估算工作,并为确定软件项目预算提供科学依据。

本指南明确了基于《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和基准数据开展成本估算相关活动的步骤与方法,并通过示例,明确了典型情况的估算及调整方法;对于其他特殊情况,相关人员应根据本指南及《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中的相关原则,结合项目特点,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或对估算结果进行合理调整。

对于与预算类似的其他早期估算应用场景,相关人员也可参照本指南的相关原则与方法,开展项目估算活动。

软件成本评估都包含哪些内容?

完整的软件造价评估应该包含哪些?

1 估算基础

对估算对象(需求、任务等)的拆分颗粒度定义了上限与下限,以提升估算的准确度。

完备识别了估算对象,没有遗漏的需求或任务。

估算人员经过了估算方法的系统培训。

定义了组织级的估算方法。

2 规模估算

从不估算规模或经验估算规模升级为客观度量规模,比如采用国际标准的功能点方法或自定义的规模度量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规模与工作量之间应该是强相关的才是合理的。

如果对本公司的项目而言,规模与工作量不强相关,也可以是复杂度等其他因子,对这些因子应该也与工作量做了相关性分析,与工作量应该强相关才是合理的。

3 工作量估算

建立了从规模的客观度量用定量模型推算出项目总工作量。

建立了工作量分布百分比的性能基线,可以从总工作量推算各阶段或各类任务的工作量。比如开发的工作量、测试的工作量。

能够用PPB或PPM推算出各种关键活动的最少投入工作量,比如需求评审的工作量、代码评审的工作量、系统测试的工作量等。

工作量的估算结果应该是一个区间,而不是单点值。如,总工作量不超过100人月。

4 成本估算

从工作量到成本有定量的计算方法。

成本的估算结果应该也是一个区间,而不是单点值。比如不超过30万,或者在25到30万之间等。

5 工期估算

识别了项目的关键路径与关键链。

对项目的工期进行了模拟,得到满足项目工期要求的概率有多大。如果概率太低,对关键路链上的任务、投入的资源与需要完成的需求进行了优化。

6 评审与修订估算

保存了估算记录,估算结果经过了评审。

随着需求和任务的明确,在开发过程中修订了估算结果。

7 持续改进估算过程

对比了估算结果与实际结果,对估算偏差率建立了过程性能基线或过程性能模型。

总结了估算有关的经验教训。

对估算方法和过程进行了持续优化。

跟踪检查了估算方法与过程在组织级的落地实施情况。

关于软件开发成本度量规范和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扫码二维码